来源:集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5-10-29 编辑:黑马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领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提供者IMS Health 日前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关于大众对国外医疗类APP接受度与认知度作了详尽的调查。
这些APP功能集中于帮助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手机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多,医疗类APP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盛景。
自2013年以来,大部分医疗类APP都集中于健康、饮食和锻炼等领域,仅四分之一的APP集中于疾病管理与治疗。但二分之一的APP功能有限,大都是信息咨询类为主。十分之一的APP捆绑有智能可穿戴设备或传感器硬件,以收集更准确的数据信息。与社交媒体功能挂钩的APP增长了8%,在无医生指导下,用户自行挑选的APP依然占绝大多数。这可以表现在36个APP就占据了50%的总下载量,四成的APP只有不到5000的下载量。
医生对APP兴趣有增无减,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生会向用户推荐APP,但会严格测评APP质量与安全性。过去的两年中,部分医生已经形成习惯,会将APP作为“处方”一并开具给患者。今后该趋势将更明显,以价值为导向的评判标准和量化慢病管理效果都离不开APP的介入。
医疗健康类APP在过去两年中数量翻倍,如下图:
根据用户组成,这些APP可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健康养生类,如锻炼和饮食,另一类是疾病管理与治疗介入类,像用药提醒等。前者占了三分之二,由健身、生活习惯、心理压力、节食与营养组成。疾病治疗管理类占据四分之一,其中包括特殊疾病。
在疾病领域的APP中,面向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类的APP是最常见的,下表显示了2015年排名前5的几种疾病门类,分别是精神类、糖尿病、心血管、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类。
从上表能看出,精神类APP几乎能占据近三分之一,包含如自闭症、焦虑症与抑郁、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预测到2025年,自闭症类的疾病将花费美国大概4610亿美元,比中风、高血压和糖尿病更严峻。
随着越多的APP推入市场,为实现管理用户健康的目的,功能综合的APP将更受青睐,如服药提醒、与医师交流诊断结果等,也就是监测、帮助用户管理健康而不是仅查询资料和接受医学教育。
APP功能分类:
1 通告类:以各种形式,如文本、照片和视频等提供信息;
2 指导类:给用户提供信息;
3 记录类:储存记录用户输入的数据;
4 展示类:以图表形式视觉化用户输入的数据信息;
5 引导类:基于用户输入的数据,提供诊断或推荐医师治疗
6 提醒类:给用户做提醒
7 交流类:帮助医患双向交流
在健康类领域,排名前三的APP中有两个就是和硬件设备相关联的,能自动收集数据,表现出用户对智能硬件是越发喜爱了。排名前列的饮食和营养类APP功能相近,计算热量消耗、锻炼和记录体重,以下APP都有很高的用户评分,并提供了社交模块,社交在减肥相关的APP中非常重要。
由AppScript评出的著名的疾病和治疗管理类医疗APP,如下图所示。在医疗治疗中,提高药物依从性非常重要,管理医生指导性意见、测试日常安排、给药房下药方、药物价格比较等多种功能都能通过APP操作。排名前五的疾病类APP分别针对的领域是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心血管类疾病和精神类疾病、此外血压和心电图等准确数据需要连接智能设备来收集。
其实FDA也认识到APP提高病人健康,增强病人管理健康水平,而获得FDA认证对于APP运营也至关重要,FDA做的测评举例如下,用户不按照APP要求执行,或配合智能硬件,其健康会遭受哪些影响?FDA也发布草案,关于设备和APP必须提高准确率、兼容性、隐私性与质量标准的规定。
据统计有10%的APP是与智能硬件连接,通过设备记录数据的方法有两种,手动输入或自动上传,对于老年人,自动上传数据是最好的方式,它们以血糖和血压管控为主,尽管医生相较于病人对此类APP接受时间较晚,但这类APP的流行趋势将是谁都无可阻挡的。此外,饮食和健身类APP配套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普遍较受欢迎。
市面上最流行的健身类APP名为MapMyFitness,由Under Armour收购,声称能跟踪400多种不同的身体活动。该APP也和MyFitnessPal,一个热量计算类APP连接,生产智能硬件的公司较出名的有Withings 和 Fitbit等。
该领域的创新也层出不穷,如健身类的、压力缓解类、监测慢性疾病的,都有相应硬件涌现。该领域有望继续加速发展。
排名前十的硬件设备以慢病管理,如心脏病、血压监测为主,也有糖尿病和压力控制等功能。
在调查的282个设备中,仅有15%获得FDA批准,其中5%健康跟踪类获得FDA批准。75%的ECG心电监测仪和100%血糖仪已经获得FDA批准。显然健康追踪类设备因为是非医疗类,自然没有ECG心电或血糖要求严格。
在可穿戴设备中,超过一半是佩戴于手腕,23%在前胸,17%是可以随身携带在如钱包、口袋或鞋子上安装,近90%的设备能同步实时地自动收集数据,并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在耳朵上佩戴的设备数目在增长,共同特点是追求佩戴部位不显眼,同时能满足监测心脏、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数据的要求。
关于APP价格,发现90%的APP依然价格免费,能自由下载,这显然不包括设备,如健康追踪仪器的价格,设备需要用户另外购买。据统计,2015年仅三分之一的APP需要配套购买传感器,APP价格在近两年中也从1美元到2美元实现翻倍,另外总共有少于4%的APP花费少于3美元,而10美元以上的APP数量在增加。
最贵的APP是特殊疾病类的,包括治疗自闭症和辅助性与选择性交流(AAC)的APP,在最贵的20个APP中,所有都超过150美元,75%是针对上述情况的。可实现高度定制化的AAC类APP,功能强大,如眼部扫描,过滤复杂声音,并增加可供用户选择的高端功能,但额外功能要收费,且价格不菲,而目前政府和保险公司尚未对平板电脑或非专业的语音设备实施资金补贴。所以定制化APP今后发展方向是提供附加功能供选择,但会逐渐降低费用,且能兼容大部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最受用户喜欢的,下载量在1000万以上的APP如下,且大部分是健康健身与饮食类:
医师向患者推荐APP也能分为几大类,如健康信息咨询类、看病预约类,其中以健康和疾病管理为主,占据85%,涉及的管理主要是饮食、健身、吸烟和精神健康:
此外,能看到精神类健康APP占绝大多数,而用户留存率较高(30天以上)的APP以健身运动类为主。增加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也从侧面证实此类APP留存率较高的原因。用户留存率如下图所示:
医生最爱向病人推荐的排名前五的APP如下,包括戒烟类,热量计算、减肥、日常计步、监测成瘾与情绪的APP等:
在临床治疗中,APP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可分为:治疗、预防、辅助治疗、观察、医疗研究等其他:
使用医疗类APP的用户,调查了2000名左右,53%是老年人,其次是成年人。
医生对医疗类APP的态度,虽然大部分都看到了APP的价值,如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医疗花费、帮助病人提升健康水平,APP数据和EHR电子病历数据结合能更好地方便医患交流,辅助个性化管理、预防、与后续随访服务,但仍然存在不小的现实阻力。
如医院的态度仍显谨慎,且如今的政策和医疗方案也过时了,不能与时下互联网医疗与时俱进,院方态度犹豫主要是网络技术发展更新太快,且目标不清晰,尽管一些先驱者已经在花费时间投入研究了。
总结面临的阻碍,能分为如下5大类:
1 没能与日常医疗体系无缝连接或整合;
2 以医保或商保为主的资金补贴模式没有形成,进展缓慢;
3 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
4 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以证明APP的有效性;
5 目前的用户主要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和不会说英语的社会边缘群体;
要想让互联网医疗整个系统成熟起来,还须要多方共同努力: